河南某村土地确权乱象:村民耕地面积"神秘"增加3.15亩 疑似套取农业补贴
近日,河南省南召县崔庄乡回龙沟村南庄组,申国成向媒体反映,该村村民汪先印家的耕地面积在土地确权过程中出现异常变动,2017年农村土地(耕地)合同显示为2.21亩,而公示结果归户表却被人为手写改动成了5.36亩,凭空多出3.15亩。更令人质疑的是,这一变动未经村民大会讨论和决策程序,多出的耕地面积直接确权给了汪先印家。此外,农业补贴面积也从2016年的1.06亩"跃升"至2020年的4.06亩,与其他农户补贴面积保持稳定形成鲜明对比。这一事件暴露出农村土地确权过程中的监管漏洞和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形同虚设的问题。
据村民提供的材料显示,汪先印家2017年农村土地(耕地)合同明确记载面积为2.21亩,但在随后的公示结果归户表上,这一数字被人为手写修改为5.36亩,凭空多出了3.15亩。多位村民证实,这一面积变动未经任何民主决策程序。"我们全村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没有开过村民大会讨论过,就这么悄悄地把集体土地多划给他家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表示。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如土地承包经营方案、宅基地使用方案等,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更令村民不解的是,汪先印家的农业补贴面积也出现异常增长。资料显示,2016年其农业补贴面积为1.06亩,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突然增至4.06亩,与其他农户补贴面积保持稳定形成鲜明对比。
"这完全剥夺了我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村民代表李先生愤慨地表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土地承包应当遵循民主协商、公平合理的原则;承包方案应当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然而,在汪先印家耕地确权面积变动的整个过程中,村委会并未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讨论和表决,全体村民对此毫不知情。这种擅自确权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定程序,更严重侵害了村民集体的合法权益。"我们村土地资源本来就紧张,许多家庭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而有人却能通过这种不透明的方式获得额外土地,这对其他遵纪守法的村民极不公平。"村民王女士告诉记者。
村民提供的资料显示,汪先印家2016年农业补贴面积为1.06亩,而2020年突然增至4.06亩,与其土地确权面积"同步增长"。村民质疑,这种异常变动背后可能存在套取农业补贴的行为。
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虚报、冒领、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教授指出:"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任何面积调整、权属变更都必须经过民主决策程序,确保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