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人员查询
您的当前位置:法治前沿网|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服务民生 > 投诉举报 > 舆论监督 >

以低碳智能创新引领钢铁业发展——访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nd0702 时间:2021-07-18
导读: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将有哪些新发展?钢铁行业如何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经济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 记者: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将有哪些新发展?钢铁行业如何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经济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

  记者:如何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钢铁产业的要求?

  于勇:纲要中有28处提及“高质量发展”,释放出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钢铁工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到2020年,中国钢铁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备的现代化生产体系,22大类钢铁产品中有19类自给率达到100%,其他3类近99%,是我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1%的差距仍需要100%的努力。进入“十四五”,产业迈向中高端对钢铁工业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理清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方向和途径,适应新发展格局,是中国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十四五”时期钢铁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于勇:过去70多年,中国钢铁工业成功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的数量问题,今后关键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推动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要从3个方向着力。

  一是低碳引领发展。低碳绿色发展是推动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关键体现和终极目标。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将以低碳为统领,推进新一轮更高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比如,探索氢能冶炼技术的解决方案,引领传统钢铁冶炼技术的创新与变革,在能源介质、重大工艺革新上,留下“中国印记”。二是智能引领发展。随着智能制造的应用,特别是5G技术的出现,将赋予单一生产线在不同时段制造不同品种规格的功能,解决用户个性化需求与大工厂批量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源于智能化的钢铁未来梦工厂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钢铁自身的智能化,也包括用户和关联产业的智能化、智慧化,以及人的理念转变和能力提升。三是创新引领发展。“补短板”“强基础”“促提升”统筹推进,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钢铁材料的核心技术,通过前瞻性、原创性的成果增强产品开发、产业升级的先发优势,最终实现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为全球钢铁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记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钢铁产业如何行动?

  于勇:碳减排是一个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过去30年,钢铁行业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采用新技术,已经将吨钢能耗降低了50%。但从全球范围看,钢铁工业仍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量的8%左右,若要继续在未来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问题,开发并推广切实可行的突破性钢铁技术,提供更加绿色低碳的钢铁材料,满足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达成碳中和目标,需要持之以恒的关键举措与实际行动。2021年2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中国宝武、河钢集团发布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规划,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目标。4月22日是第五十二个世界地球日,当日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我们向世界承诺,中国钢铁企业不仅要在规模质量上提升,更会在完善能源结构,在实现低碳绿色发展上展现担当。

  创造了人类钢铁业发展奇迹的中国钢铁工业,如果能够因势而动,把握机遇,引领全球产业低碳绿色转型,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记者:在双循环背景下,钢铁产业如何适应新发展格局?

  于勇: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有定力、有能力、有实力在新发展格局中担当更大责任、作出更大贡献。当前,钢铁产业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体现在促进新的供需平衡、拓展新的内需市场、构建新的产业创新生态圈3个方面。

  一是促进新的供需平衡。“十四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是钢铁行业发展的主线。保持供需的基本平衡,是行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二是拓展新的内需市场。在消费端,潜在需求空间仍然较大。三是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圈。未来,产业创新体系以“育主体、建模式、造环境”为重点,培育企业主体作用,构建协同模式,营造开放环境,逐步建成各类主体协同互动和要素高效配置的技术创新生态圈。

  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一定会补足短板,锻强长板,不断完善自身,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责任编辑:nd0702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Copyright ©法治前沿网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723455851 技术支持法治前沿网
Top